毛囊炎不是痘痘,千万别乱挤!

编辑:南京肤康皮肤病研究所 点击:1660次

图文问诊 已有3291人
电话问诊 已有6321人
在线咨询 已有1024人

   许多人将皮肤上的红肿小包统称为“痘痘”,但毛囊炎与寻常痤疮(痘痘)成因不同,若误判后随意挤压,可能引发更严重的感染或留下疤痕。毛囊炎主要由细菌(如金黄色葡萄球菌)或真菌(如马拉色菌)感染毛囊引发,常见于头皮、颈部、胸背等易出汗部位,表现为红色丘疹或脓疱,伴随刺痛或瘙痒。

 
  乱挤的“连锁伤害”
 
  毛囊炎的脓疱是免疫系统对抗病原体的“战场”,强行挤压会破坏皮肤屏障,将细菌推入深层组织,导致炎症扩散,甚至引发蜂窝组织炎。若发生在头皮,还可能损伤毛囊,造成永久性脱发。此外,手部细菌通过挤压进入伤口,会加重感染,延长恢复周期。
 
  识别毛囊炎的“关键信号”
 
  与普通痘痘相比,毛囊炎的丘疹更分散,可能伴随白色脓头或结痂,且易反复出现在同一区域。例如,头皮毛囊炎常因油脂堵塞、频繁抓挠或戴不透气帽子诱发;胸背部则可能与衣物摩擦、出汗后未及时清洁有关。若丘疹中心有毛发穿过,或伴随轻微脱屑,需高度警惕真菌性毛囊炎的可能。
 
  科学护理的“三步原则”
 
  温和清洁:选择含茶树精油、水杨酸或吡啶硫酮锌(ZPT)成分的洗护产品,帮助抑菌并疏通毛孔。头皮毛囊炎可用酮康唑洗剂(每周2次),胸背部则用硫磺皂或含果酸的沐浴露,减少油脂堆积。
 
  局部护理:已形成的脓疱可涂抹莫匹罗星软膏或克林霉素凝胶(需避开黏膜部位),抑制细菌繁殖;真菌性毛囊炎则需使用酮康唑乳膏,坚持2-4周。
 
  减少刺激:避免穿紧身衣物、长时间戴帽子或频繁触摸患处,减少摩擦和细菌接触。出汗后及时擦干或更换衣物,保持皮肤干爽。
 
  南京肤康皮肤病研究所提醒,毛囊炎若反复发作、面积扩大或伴随发热、淋巴结肿大,需及时就医。日常坚持科学护理,避免盲目处理,才能有效控制症状,减少复发。

肤康品牌 · 全国连锁

新高度、新跨越,一切为了患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