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扁平疣的"伪装术":这些症状容易被误认为痤疮
编辑:南京肤康皮肤病研究所 点击:660次
皮肤上冒出的小疙瘩,总让人忍不住对号入座——是熬夜爆痘了?还是过敏了?有一种皮肤问题常被误认为痤疮,却可能悄悄“潜伏”数月甚至数年,它就是扁平疣。这种由人乳头瘤病毒(HPV)引发的皮肤病变,擅长用“痘痘脸”的伪装迷惑人,导致许多人因误判而延误处理。
扁平疣的“伪装术”有多高明?它们通常出现在面部、手背或颈部,颜色与肤色相近或略深,表面光滑无脓头,直径多在2-5毫米之间。而痤疮(尤其是粉刺型)常伴随红肿、疼痛,顶端可能有白色或黑色脓栓,且多与油脂分泌旺盛、毛孔堵塞相关。扁平疣则像“皮肤贴纸”,摸起来微微凸起,用力挤压甚至可能出血,却不会像痘痘那样冒出分泌物。
更易混淆的是,扁平疣可能伴随轻微瘙痒,尤其在日晒或摩擦后加重,而痤疮的痒感通常不明显。更棘手的是,扁平疣具有传染性,搔抓或摩擦可能让病毒“扩散”,导致疙瘩数量增多,形成串珠状或簇状分布。许多人误以为是“痘痘爆发期”,反复使用祛痘产品,反而刺激皮肤,让问题更复杂。
为何扁平疣总被忽视?一方面,它的潜伏期长达数周至数月,初期可能仅零星出现,容易被忽略;另一方面,人们对HPV的认知多集中在生殖器疣或宫颈病变,却不知皮肤型HPV同样常见。此外,扁平疣在免疫力低下时更易“现形”,比如熬夜、压力大或生病后,可能突然增多,让人误以为是“新长的痘痘”。
南京肤康皮肤病研究所提醒,若皮肤上的“小疙瘩”久治不愈、反复增多,或伴随轻微瘙痒、无脓头,需警惕扁平疣的可能,必要时及时就诊。日常避免与他人共用毛巾、搓澡巾,减少皮肤摩擦和搔抓,同时保持作息规律,增强免疫力,有助于降低感染风险。